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   头条    聚焦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社会组织
创建时间:2025-03-12 15:20

聚焦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社会组织

 

 

      全国政协委员、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:加快行业协会、商会国际化进程

社会组织是联系政府、企业和市场的重要纽带。

据民政部2023年6月发布的数据,全国共登记行业协会商会11万余家,共拥有企业会员约750万家,基本形成了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门类、各个层次的行业协会商会体系,其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与市场治理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表示,行业协会、商会国际化是产业标准走向国际的重要路径,也是中国企业“出海”成功的重要支撑。但不少优秀行业协会、商会在探索国际化路径中遭遇许多法律法规、制度、环境的制约。

为促进科技创新,探索商协会“走出去”新路径,王理宗计划提出关于加快行业协会、商会立法,推动其国际化进程的提案,为促进对外开放体系建设建言献策。

央视网记者:行业协会、商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力量?

王理宗:行业协会、商会是经济躯体的重要细胞,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。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,行业协会在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
首先,研究经济规律、产业规律、行业规律十分重要。只有认识规律、把握规律、顺应规律,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产业和行业的发展。

其次,不可忽视研究趋势的重要性。我们经常说必须顺势而为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在行业、产业的领域内,就是钻研行业、产业到底往哪个方向发展,制高点在哪里,核心要素是什么等等问题。

行业协会在这些方面搭建了许多技术平台,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比如交流平台,技术交流、管理交流、市场交流、信息交流平台,让大家能够通透信息,了解现状,预判未来。全世界70%以上的展会都由行业协会和商会主办,而70%—80%的企业订单又来自于展会,所以商会、协会类似一位幕后搭台者,就像歌星与作词、作曲家一样,歌星在舞台前闪亮登场,展示完毕后一举成名,但在他背后提供支持力量的是作词、作曲家。

商会、协会搭建了这些展示平台,让更多的企业、产品、技术,能够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。

央视网记者:未来,行业协会、商会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?

王理宗:商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、行业规则、管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目前,我们要推动规则、规制、管理和标准的对外开放,但没有与国际行业协会、商会以及一些企业融为一体。

不少优秀行业协会、商会在探索国际化路径,但遭遇很多法律法规、制度、环境的制约。当前,行业协会、商会国家层面的最高法规是《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》,条例中没有明确行业协会、商会开展国际活动,进行国际化交流的相关工作指南。所以我们无法可依、无章可循。

商协会国际化也是我们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因此,建议加快《行业协会商会法》的起草工作,并在立法研究中深入调研探讨行业协会商会国际化的重要作用,将相关内容纳入立法框架,做好顶层设计。

此外,中国行业协会、商会的国际化需要学习、借鉴海外优秀行业协会、商会的发展经验,需要国际化运营管理人才。目前,与国外在互通互访、活动举办、人才流动等方面缺乏政策和平台支持。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成立国际性行业组织、产业联盟;由国家有关部委共同制定、出台行业协会国际化标准,支持符合标准的行业协会、商会及产业联盟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,在全球发展会员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迟日大:切实提升诉源综合治理效能

诉源治理作为预防性法律制度的重要方面,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深化与发展,也是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的重要抓手。

为了进一步提升诉源治理效能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迟日大建议,要以大数据应用增强诉源治理效能。以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为契机,通过大数据手段精准筛选司法争议多发领域和多发问题,梳理总结相关法律规定和裁判观点,通过法官进社区、进校园等形式,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、提示法律风险,为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提供有力抓手。

迟日大建议,要提高律师的诉源治理参与度。律师队伍在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人民法院应当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、律师协会的沟通协作,提高律师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参与度。同时,应当制定和完善律师调解服务标准和规范,包括界定律师调解的案件范围、明确律师调解的资质条件、规范律师调解的工作程序、确立律师调解的利益冲突禁止规则、出台律师调解收费指导标准等,促进律师调解工作规范化。

迟日大建议,要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。人民法院应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行业性、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,认真查找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弱项和行业监管漏洞,提出具有专业性、可行性、长远性的司法建议,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,落实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。司法建议的关键不仅在于“发出”,更重要的在于“落实”,人民法院要抓好与被建议单位的沟通协调和跟踪反馈,促进问题解决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转发自:普陀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 )